发布时间:2025-04-05 08:13:13 来源:新闻集结网 作者:思凡
“三伏热不热,就看夏至”,夏至节气到来,今年三伏天很热吗?夏满芒夏暑相连………,芒种节气过后,就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了,今年夏至节气的“交节”时间是6月21日,公历的五月十六。对于夏至节气来说,也就是“阴生”的开始,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,夏至这一天也是白天最长,黑夜最短的时候。过了夏至节气以后,黑夜一天天变长,直到进入冬至节气以后,再一天天变短,所以来说,“夏至”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交节点,对于农业生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。当然对于夏至节气的说法,农村里有这样一句话:“三伏热不热,就看夏至”,而夏至节气已经来临,这有啥说法?今年夏至很热吗,我来回答:今年夏至不一般:对于夏至节气,古书《恪遵宪度抄本》记载:“日北至,日长之至,日影短至,故曰夏至。至者,极也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进入夏至节气以后,此时太阳抵达最北端,这也是北半球全年影子最短、白昼最长的一天。当然按照老祖宗的说法,夏为大,至为极,所以进入夏至节气以后,万物也到了繁茂的极点。当然“不过夏至不热”,所以到了夏至节气以后,夏天已经过半了,而天气也正式进入炎热的盛夏了。当然对于夏至节气的特点,我们老祖宗用物候现象给表达了出来:一候鹿角解,二候蝉始鸣,三候半夏生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进入夏至节气的一候后,此时随着阳气的衰落,鹿角也开始脱落,因为鹿角为阳性。进入夏至节气的二候以后,夏天的蝉也开始鸣叫了起来,而随着气温的升高,湿度的增大,蝉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。进入夏至以后的第三候以后,山林中的半夏也开始生长。所以夏至节气的这三候,也充分表达了这个物候特点。“三伏热不热,就看夏至”的意思:今年三伏天有啥特点:俗话说得好,“夏至三庚入伏”,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进入夏至节气以后,到了第三个庚日正式进入三伏天,所以三伏天也是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。那么为什么会这样说呢?因为按照老传统的说法,“庚日”是根据“干支纪日法”中带有“庚”字头的那一天而来的。而干支纪年是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成,其中十天干是:“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”。十二地支是:“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”。当然这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两两相配组成了60个组合,并以60甲子给表达了出来,其中“庚日”就是其中之一。当然按照干支纪年法的说法,庚日一共有六个,分别是:“庚子日,庚寅日,庚辰日,庚午日,庚申日,庚戌日”。而这个“夏至三庚入伏”中的庚日,就是其中的六个日子。2024年进入三伏天的时间已经出炉,分别是:一伏时间:公历2024年7月15日,农历六月初十庚辰日开始,到2024年7月24日,农历六月十九结束。二伏时间:公历2024年7月25日,农历六月二十庚寅日开始,到2024年8月13日,农历七月初十结束。三伏时间:公历2024年8月14日,农历七月十一庚戌日开始,到2024年8月24日,农历七月二十一日庚申日结束。由此来说,今天三伏天从庚辰日开始,到庚申日结束,一共有40天的时间,其中中伏为20天,属于“超长伏”,所以从今天三伏天的时间来说,今年伏天比较长,还是很热的。除此之外为什么“三伏热不热,就看夏至”,还有一些农谚的说法,我们一起看一下:第一,“夏至无雨三伏热,夏至有雨应秋早”。“无雨”,指的是不下雨的意思,所以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,如果在入伏的这一天不下雨的话,那么这也预示着今天三伏天会比较热。同样,如果三伏这一天下了雨的话,这也预示着着今年三伏天会比较的凉爽,进入秋天也会比较早。那么为什么会这样说呢?因为进入夏至以后是随着“阴生”的开始,此时庄稼也进入了农作物的拔节期,所以这时候下雨也是非常合适的。俗话说:“夏至一场雨,一滴值千金”,因此夏至下雨是好事,这时候下雨那么三伏天会雨水不断。第二,“夏至大晴天,无雨到秋边”。这句话也很好解释,意思是说如果在夏至这一天是一个大晴天的话,那么这也预示着未来的天气会非常的干旱,并持续延续到秋天。当然“夏至三庚入伏”,也就是说进入夏至以后,第三个庚日进入三伏天了,此时夏至节气则关系着三伏的天气,如果夏至不下雨的话,那么三伏天也就干旱,天气也就非常炎热了。不仅如此,俗语“夏至不下犁耙高挂”,也是说法,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如果夏至节气这一天不下雨,那么犁耙会高高挂起,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。第三,“夏至有雨十八落,夏至无雨干断河”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如果在夏至节气下雨的话,那么未来的18天里都会有雨,如果夏至节气这一天没有下雨的话,那么未来的日子并不会下雨,甚至会出现“干断河”的天气。通过上述来说,对于俗语说的“三伏热不热,就看夏至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,毕竟夏至节气关系着未来的日子,当然这不过也是俗语说法,至于今年三伏天热不热,具体海还要看天气预报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相关文章
随便看看